【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探访江西南昌留创园红谷滩园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海外高层次人才聚集******
中新网南昌12月18日电 (刘玉洁)“公司入驻园区两年,这里氛围很棒,大家都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朋友,有相似的经历和许多共同话题,一起交流时非常通畅。”在江西南昌留学人员创业园红谷滩园区,从英国留学归来创业的梅好说道。
作为江西红谷滩区“侨梦苑”重点园区之一,位于南昌市慧谷产业园内的江西南昌留学人员创业园红谷滩园区,一期项目2000平方米,二期项目新增3000平方米,共计5000平方米。
近日,中新网记者走进江西南昌留创园红谷滩园区,园区内环境整洁、栋栋大楼外观新潮,随处可见“回归凝聚力量 创业成就梦想”“奋斗创造历史 实干成就未来”“大胆的尝试 往往能成功”等创业标语。
作为在江西南昌留创园红谷滩园区逐梦的创业者之一,梅好在园区合伙创办了南昌拾得商业管理中心,“园区聚集形成了产业集群,我们作为群内成员,与其他兄弟公司在业务方面经常会有合作,互惠互利”。
南昌市红谷滩区委统战部副部长、红谷滩区政府侨办主任周则河介绍,江西南昌留创园红谷滩园区入驻企业业务范围涉及流量经济、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生态环保、生物科技、健康服务、VR/AR科技等多个领域。2019年至2022年第三季度,留创园企业营收8700余万元。
图为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慧谷产业园。 刘玉洁 摄“我在澳大利亚留学12年,毕业后我认为在中国会有更多的机会、更好的发展,便决定回国。”南昌优斯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廖黄芃说,其在2020年了解到江西南昌留创园红谷滩园区对中小企业有很多优惠政策,所以就申请入驻开始创业。
“我们公司主要做软件研发、信息化集成,目前技术团队有23人。”廖黄芃称,入驻江西南昌留创园红谷滩园区后,可享受三年免费场地使用,“我还申请了30万元的留学生创业免息贷款,这些都给创业中的我带来很大帮助。”
记者了解到,入驻江西南昌留创园红谷滩园区的企业,按申请人取得的学历享受三年内免收房屋租金和物业管理费。其中,博士学位不超过200平方米,硕士学位不超过150平方米,硕士学位以下不超过100平方米,园区内配备的大、中、小三个不同规格的会议室供企业免费使用。
周则河还说,江西南昌留创园红谷滩园区为入园留学创业人员提供法务、财务、人力资源、广告、工商注册、员工培训等“一条龙”服务。留创园将大力帮助入园企业招揽高端人才,打造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和海外高层次人才聚集的重要基地。
2022年11月,江西南昌留创园红谷滩园区成功获得了第八批“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截至目前,江西南昌留创园红谷滩园区累计孵化企业63家,累计入驻归国博士9人、硕士49人、本科5人,直接创业人数1298人,间接带动就业人数2800余人。(完)
工匠先锋点燃城市“智慧火把”****** 近日,一场代表上海智慧城市最高水准的竞赛在上海华能大厦举行。25名在城市数字化转型相关技术领域的产业精英和工匠,现场向专家评委和观众展示上海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呈现出的智慧与力量。 这场由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匠”选树、“领军先锋”评选活动今年已是第7年。颁奖仪式上,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周奇表示,希望通过“智慧工匠”“领军先锋”评选活动,激发城市数字化各领域从业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加强上海数字化转型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更多竞赛成果转化为优秀解决方案和应用场景。 培育高端人才引领先导产业 从2021年起,活动面向致力于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各领域的建设者,主要聚焦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信息化建设及相关技术领域,挖掘树立一批工匠先锋。 参加决赛的25名候选人,都是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的标杆型人物,其中既有专注信息技术和模式创新的大拿,又有致力于传统行业通过数字化实现转型提升的实践者;既有国有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又有民营企业的创新创业技术人才。 获得此次一等奖的星希尔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李成涛创办企业仅3年左右,其自研的MI平台可快速准确描述分子和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精确计算目标药物分子与特定靶标的结合自由能,突破经典计算模拟方法,上线1个月,已有20余家标杆客户试用并推进合作。 得益于不断优化的选树活动模式,以及坚持赛评结合、以赛促评的方式和不断完善的激励培养机制,活动举办7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像李成涛这样在城市数字化转型实践中的能工巧匠和优秀的数字化转型成果、项目。城市数字化转型各领域培养劳模工匠的热情和职工的创新创造活力被充分激发。 截至2022年9月,活动共评选出“智慧工匠”60人、提名奖60人;“领军先锋”60人、提名奖55人。获奖选手可参评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工匠”等荣誉,有效提升了市级劳模工匠的“智慧”指数。 赛场上演绎工匠精神 入围选手的经历和成果,对数字化时代的工匠精神内涵做了生动演绎。 今年的竞赛单元大幅度迭代更新,新增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新赛道。获得一等奖的朱俊领衔研究的《融数注智城市全光云网底座关键技术研究与规模应用》项目,经过5年的技术研发创新,为2500万人、数百万名用户提供与数字世界连接的“动脉血管”。这也是朱俊用“创新、专注、坚持”诠释工匠精神的体现。 同样获得一等奖的奚笑冬总结了自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立得稳、守得住,方得始终。由他牵头完成的上海地铁全自动驾驶系统,实现了地铁设计的彻底转型。 竞赛通过科学设计评选指标,进一步凸显参评者需具备的精神特质“软实力”和技术技能“硬水平”,从而展示出项目和参赛选手的“含金量”。 以“点上突破”带动“满盘皆活” “收钱吧到账啦”,这个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声音,如今有了惠及更多小商贩的新举措。竞选“领军先锋”的收钱吧CEO陈灏在演讲中表示,收钱吧开启从移动支付、数字支付向“数字化门店”的转型,商家只需在APP中输入门店相关信息,就能获得收钱吧为其生成的数字化门店,联通线上线下购买渠道。 工业领域的数字化赋能,场景则更为宏大。此次竞赛中获奖的优也科技CEO李克斌表示,国内不少头部企业的底层工业数据操作系统、数字孪生引擎等都由优也来搭建。“我们为上电漕泾发电厂的两台百万机组做数字化能效分析诊断,实现近10万吨的二氧化碳减排。”李克斌举例说。 在竞赛中,一个个数字化场景陆续落地,但主办方的期待还不止于此。“我们期待数字化不仅要赋能各行各业,还要赋能产业链的上下游。”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赛场内,一批批优秀项目、解决方案逐年丰富;在赛场外,各行各业得以互学互鉴,更多创意火花被激发,加速城市的整体数字化转型。”(工人日报记者 裴龙翔)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